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妙謙法師佛學講座 菩薩心觀音力
2020-07-20
觀音到底有什麼力?如何運用觀音菩薩的力量?7月19日上午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玉里分會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功德主會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委員會主任妙謙法師主講「菩薩心.觀音力 普門品管理法」,近百位民眾歡喜同霑法益。
觀音菩薩教化人間,三十三應化身,眾生根基雖千差萬別,觀音菩薩普應群機,無不示現。星雲大師創建佛光山弘法,教導大眾像觀世音,要有普門大開的精神。《普門品》是觀音菩薩最好的管理法,妙謙法師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等六點說明管理方法。
觀音菩薩的慈悲智慧就像天熱時天空飄下絲絲細雨,讓人感到清涼,而去除煩惱。慈,給人快樂;悲,替人拔苦;星雲大師因一念慈悲,為人解除生活危機,而創建了佛光山,再把佛法佛教傳授給大眾,以慈悲作為管理思想根本,讓廣大眾生都能歡喜接近。大師「心懷度眾慈悲願,身似法海不繫舟,問我此生何功德,佛光普照五大洲」。大師說,寧可什麼都沒有,不能沒有慈悲。
妙謙法師表示,七難是火難、水難、風難、刀難、鬼難、囚難、賊難。稱念觀世音菩薩讓瞋火慢慢關小;溺水者,即得淺處;無明煩惱的迷風,即得解脫羅剎之難;執刀障者,尋段段之壞;惡鬼不能以惡眼視之,更不能加害;杻械枷鎖皆悉斷壞;菩薩以無畏施於眾生,怨賊當得解脫。救三毒,若有眾生多於婬欲,或多瞋恚,或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,離瞋,離癡。
救苦救難需具足慈悲智慧,隨時觀照屬下的需要,適時給予幫助,必能獲得眾人的擁護與尊重。妙謙法師提及,大師12歲出家,15歲受戒,因燃戒疤燒過頭,傷及腦部變得不善記憶,經老師提點,每天禮拜觀世音,求聰明,拜智慧,終又恢復聰明與智慧。
妙謙法師藉著又說:人與人相處貴在至誠讚歎,要想獲得對方的尊重與愛護,圓滿人際關係,要學的就是愛語布施。帶人要帶心,有佛法就有辦法,領眾要領情,有慈悲就無煩惱。在行事上,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無畏施,給人依靠,解決別人困難,因有光明,讓人不害怕。例如龜山島上的觀音菩薩像,是佛光山依融法師結緣的無畏施,解除島上當年的恐懼與意外,讓當地民眾獲得平安。
管理不是命令,不是指示,不是權威,要懂得尊重、包容、平等、立場互換,讓人心甘情願,給人信心,讓人歡喜跟隨,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。妙謙法師舉例說明,老闆懂得包容員工,便能激發員工努力工作的意願,主管懂得包容部下,便有帶動部下群策群力的禪機。
「感動一時,承諾一生」,妙謙法師勉勵,求人不如求己。雙手合十看自己,學習謙卑與慈悲柔和。先把自己的心管理好,心中有別人的存在,走入群眾,福利社會。
觀音菩薩教化人間,三十三應化身,眾生根基雖千差萬別,觀音菩薩普應群機,無不示現。星雲大師創建佛光山弘法,教導大眾像觀世音,要有普門大開的精神。《普門品》是觀音菩薩最好的管理法,妙謙法師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等六點說明管理方法。
觀音菩薩的慈悲智慧就像天熱時天空飄下絲絲細雨,讓人感到清涼,而去除煩惱。慈,給人快樂;悲,替人拔苦;星雲大師因一念慈悲,為人解除生活危機,而創建了佛光山,再把佛法佛教傳授給大眾,以慈悲作為管理思想根本,讓廣大眾生都能歡喜接近。大師「心懷度眾慈悲願,身似法海不繫舟,問我此生何功德,佛光普照五大洲」。大師說,寧可什麼都沒有,不能沒有慈悲。
妙謙法師表示,七難是火難、水難、風難、刀難、鬼難、囚難、賊難。稱念觀世音菩薩讓瞋火慢慢關小;溺水者,即得淺處;無明煩惱的迷風,即得解脫羅剎之難;執刀障者,尋段段之壞;惡鬼不能以惡眼視之,更不能加害;杻械枷鎖皆悉斷壞;菩薩以無畏施於眾生,怨賊當得解脫。救三毒,若有眾生多於婬欲,或多瞋恚,或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,離瞋,離癡。
救苦救難需具足慈悲智慧,隨時觀照屬下的需要,適時給予幫助,必能獲得眾人的擁護與尊重。妙謙法師提及,大師12歲出家,15歲受戒,因燃戒疤燒過頭,傷及腦部變得不善記憶,經老師提點,每天禮拜觀世音,求聰明,拜智慧,終又恢復聰明與智慧。
妙謙法師藉著又說:人與人相處貴在至誠讚歎,要想獲得對方的尊重與愛護,圓滿人際關係,要學的就是愛語布施。帶人要帶心,有佛法就有辦法,領眾要領情,有慈悲就無煩惱。在行事上,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無畏施,給人依靠,解決別人困難,因有光明,讓人不害怕。例如龜山島上的觀音菩薩像,是佛光山依融法師結緣的無畏施,解除島上當年的恐懼與意外,讓當地民眾獲得平安。
管理不是命令,不是指示,不是權威,要懂得尊重、包容、平等、立場互換,讓人心甘情願,給人信心,讓人歡喜跟隨,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。妙謙法師舉例說明,老闆懂得包容員工,便能激發員工努力工作的意願,主管懂得包容部下,便有帶動部下群策群力的禪機。
「感動一時,承諾一生」,妙謙法師勉勵,求人不如求己。雙手合十看自己,學習謙卑與慈悲柔和。先把自己的心管理好,心中有別人的存在,走入群眾,福利社會。
最新消息
瑞典佛光人友寺交流 對話增進合作
2025-08-28Z世代走進寺院 用佛法找回專注與力量
2025-08-28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野呂靖解析華嚴日本本土化及影響
2025-08-28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柳幹康解讀永明延壽思想及影響
2025-08-28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伊吹敦談禪宗「南頓北漸」
2025-08-28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木村清孝展望東亞佛教研究未來方向
2025-08-28佛大校長趙涵㨗禮拜星雲大師 祈願校務日隆
2025-08-28佛光西來學校新課程亮相 籃球與機器人熱力開跑
2025-08-28中學佛學會探索覺悟之旅 雲端課堂走近佛陀
2025-08-28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日本揭牌 開啟東亞佛教研究新里程
2025-08-28
相
關
消
息